聽新聞
0:00 0:00

2050年台灣每5人恐1人因它而死 「超級細菌」入社區案例年增18.2%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左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疾管署署長周志浩、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圖/記者黃仲丘攝影)

▲(左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疾管署署長周志浩、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圖/記者黃仲丘攝影)

歷經3年新冠疫情,國內好不容易國門解禁,但包括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等三大感染症相關學會16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表示,新冠疫情期間,部分細菌抗藥性比例激增至9成,區域醫院發生克雷白氏肺炎菌抗藥性比例,從2013年到2022年,9年增加4倍來到51.2%,且近一年上升幅度高達18.2%。「抗藥超級細菌」已進入社區,將來恐無藥可用依疾管署數據推估,國內到2050年恐怕會有3.3萬人因而死亡。

▲專家示警:「抗藥超級細菌」已進入社區,將來恐無藥可用,依疾管署數據推估,國內到2050年恐怕會有3.3萬人因而死亡。(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根據2020年美國疾病管制局特別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重症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比例提高,使得抗藥性細菌的比例也逐漸增加。

根據疾管署、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發現,區域醫院發生克雷白氏肺炎菌抗藥性比例,於2013年到2022年,增加了4倍,從12%增加至51.2%,且自2021年到2022年,上升幅度高達18.2%。醫學中心,2013年到2022年抗藥性增加了2.29倍,從14.8%增加至33.9%,但抗藥性成長率,醫學中心自2021年到2022年反而是下降了11.5%。

王復德表示,抗生素抗藥性與小病開立抗生素有關,感染科醫師會依患者情況,給予適合的抗生素,小病不會下重藥,可避免因藥物濫用產生抗藥的超級細菌。但由於多數區域醫院聘用的感染科醫師非常少,地方醫院更不用說,少了感染科醫師把關,也更容易出現濫用抗生素的情況。王復德坦言,抗藥性細菌疫情已悄敲進入社區,目前感染併有血流感染而入院的社區性肺炎中,每5位就有一位是感染多重抗藥性克雷白氏肺炎菌,若感染此菌,28天內死亡率高達36.5%。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新冠疫情期間發現,若COVID-19患者若再合併抗藥性細菌感染,將延長3-5倍的住院時間。

疫情期間疾管署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系統 (THAS) 2022年第一季監測報告亦顯示,加護病房患者病原體檢驗報告中,部分細菌抗藥性比例激增至9成。若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持續延燒,2050年台灣每五人恐將有一人,因抗藥性細菌感染而死亡。

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疾管署過去一直都有在監視加護病房內、容易跟重症有關的抗藥性細菌,像是腸道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這幾年都是持平或略降,但有一個頑強的AB菌,全名為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卻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羅一鈞說,這跟慢性病患跟年長者的重症比例跟疾病複雜性,多需要用到後線抗生素有關,尤其針對這一些病情複雜需長期用藥的患者就容易發現,疾管署會繼續強化院內的一些感控措施。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表示,國內抗生素合理使用執行困難有三大主因,包括對抗生素管理認知不足(87.2%)、抗生素管理未到位(82.6%) 以及感染科醫師人力缺乏(79.4%),呼籲民眾使用抗生素前,都要經醫師評估,對症下藥。頭痛不一定就要吃抗生素,一定要釐清原因後再用藥。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