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黃唯碩報導
台灣是全球多元信仰的重地,因此造就「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景觀,氣勢雄渾的廟宇建築便是台灣傳統文化的一環,而負責廟宇裝飾藝術的鑿花師也成為廟宇文化的重要角色。來自屏東東港的鑿花師李水文師傅從事鑿花行業已有五十餘年,並幫忙建蓋無數間的台灣廟宇,阿里山地區規模最大的受鎮宮、被台南市列為市定古蹟的白河大仙寺以及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岡山壽天宮等名廟都是出自李水文之手。另外他還可以繪畫出民俗工藝設計圖,據說全台竟然不超過十位可以同時兼備鑿花與畫圖?!並且李水文師傅竟還有一套自己的雕刻刀心理學來觀測人心?本篇報導就要來大家更了解這位國寶級鑿花師傅。
▲台中振德興雕刻木作的鑿花師李水文。(圖/黃唯碩拍攝)
所謂的鑿花就是在木材上雕刻出紋樣圖案,這種技藝常在傳統廟宇建築見到,例如:廟宇內部的神龕雕屏、藻井、門堵、花鳥柱等構件,通常圖案都會依照神明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故事題材,而李水文就是負責鑿花的師傅。
▲龍鳳花鳥也是鑿花常見的故事題材。(圖/黃唯碩拍攝)
「做這行就是要有興趣以及想像力。」李水文師傅表示他從國小三、四年級開始就喜歡上繪畫,並在十三歲那年萌生想學一技之長的想法,所以才進入到與繪畫息息相關的木工鑿花,而這一學就是五十年。這五十年來李水文師傅遭遇許多大大小小的困難,例如:為了讓廟宇做得更好也曾自己掏錢買更好的材料;或是請更多員工協助、甚至在學徒過程中也時常被師父直接敲頭教訓等,講到這李水文師傅露出一絲苦笑,現在雖然能侃侃而談上述困境,但當下他遇到這些困難時所面對的壓力肯定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大吧?幸好李水文師傅一路走來秉持著「遇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的決心」的思想,撐過這些磨練,最終才能成為台灣現今少有的國寶級鑿花師傅。
▲白河大仙寺的設計圖。(圖/黃唯碩拍攝)
除了鑿花技藝外,前面也有提到李水文師傅十分喜歡畫圖,因此他也在熱情驅使下學習並精通繪製民俗工藝設計圖的技術。一談到繪畫李水文師傅頓時話匣子彷彿瞬間被打開似的,興奮的講述拿到木頭後他會先在腦內想像圖樣,再來會根據每尊神明的背景故事來開始設計、繪圖,因此做這行也需要下足一番工夫來認識各地方和各神明的民俗文化知識,不然絕對創作不出來好作品。從這段訪談中,完全能感受到李水文師傅對於繪畫的喜愛,也難怪他這一畫就是五十年,畢竟工作成為自己的興趣肯定也很幸福吧。
▲李水文師傅的畫圖草稿。(圖/黃唯碩拍攝)
而訪問到李水文師傅的學徒生活時,李水文師傅頓時嚴肅了起來,開始緩緩分享他的學徒經歷:「以前學徒都是當四年,前兩年都是只能當師傅們的二手,他們工作時我們就要在一旁觀看學習;後兩年才能真正自己下去做,順利的話第五年就能出師。」不過如今出師成為師傅的李水文打趣的表示,他這幾十年收過太多太多的學徒,也因此掌握一套「雕刻刀心靈學」技術。李水文能夠從學徒們的雕刻刀與雕刻手法就能看出這個人的個性與品行,他曾經看過一位學徒準備的雕刻刀百百種,不過雕刻手法卻十分粗糙與急躁,於是李水文師傅就知道這位學徒肯定做不久,果不其然沒多久這位學徒就放棄學習,非常準確。但為什麼從準備多種雕刻刀以及急躁的雕刻手法就能看出人心呢?想必這些肯定也是李水文師傅多年來觀察下來的經驗總結吧。
▲李水文師傅工作照。(圖/黃唯碩拍攝)
由此可知想在鑿花技藝出師最少就要花費四年的時間,而這也是現今鑿花傳統技藝面臨斷層的主要原因。李文水師傅說到:「學徒時期因為是來學技術的,所以薪水就算有也是非常少,加上每天工時幾乎都超過十小時,造成越來越少年輕人想學此技藝。」也難怪前面提到學徒經歷時,李水文師傅會收起笑容。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李水文師傅已經後繼有人選,就是一位叫做何元晉的年輕人,何元晉不怕吃苦耐勞且對這行也具備熱情,目前持續努力,相信未來他在往後肯定也能在鑿花界發光發熱。
▲李水文師傅與徒弟何元晉。(圖/黃唯碩拍攝)
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許多廟宇建築已朝向機械式雕刻來建蓋,但木作工藝所呈現出來的細節以及成品還是比機械時來的較為立體,倘若以後我們去到廟宇看不到這些師傅用精湛雕刻技術的鑿花作品,那有多可惜呢?所以李水文師傅就算到了六十五歲還是持續創作,就是為了把這木作工藝的民俗之美給留下,這種精神實在令人動容。
【你可能想知道】
🔥寶島辣炮陣有Podcast啦!神界辣話題、有趣民俗供予你聽!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30三立台灣台29頻道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以上言論及圖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