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最驚險、最熱血的「頭城搶孤」於9月21日正式登場,今年邁入200週年。不過,今年的搶孤可不是你印象中那種衝到十幾層樓高孤棚的場面,因為受到經費限制,頭城中元祭典協會大膽創新,將原本的「搶孤大棚」改版為「搶飯棚個人技藝賽」!這可是兩百年來第一次的重大突破,既保留文化核心,又展現頭城人面對困境的韌性!
農曆七月又被稱作「鬼月」,從鬼門開到鬼門關,好兄弟來到陽間走動、享用人間供品,等到七月底關門之際,好兄弟準備返回陰間,這一天也特別需要謹慎,以免不小心招惹。
鄰近鬼門關,苗栗縣苑裡鎮一年一度的鬼門關夜市,將於9月20日盛大登場,廣邀民眾前來參與!這個夜市也被稱作「市場普大夜市」,由地方居民自發籌辦多年,承載著民間祭祀與民俗文化的傳統。
每年農曆七月,廟會普度活動吸引著大批信眾參與,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傳統的普度方式也面臨著挑戰。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許多廟宇開始採取創新的方式,將環保與公益理念融入普度活動中。
在台灣的中元普渡期間,「放水燈」是一項重要的宗教儀式。此儀式源於道教與民間信仰,旨在接引水中孤魂,使其上岸聽聞經法,並接受施食。放水燈的過程中,信徒會捧著寫有自己名字或公司行號的水燈,隨著法師的引導,將水燈放入水中,象徵引領孤魂回歸光明,祈求水陸兩界生靈早日脫離苦海,投胎轉世。
民雄大士爺廟,位於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是當地具代表性的信仰中心之一。廟宇建於清乾隆九年,並於民國七十四年獲內政部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廟採五開間建築,正殿主祀大士爺,配殿分別祭祀開漳聖王、開台聖王、虎爺將軍等神祇。
2025「嘉義好神 × 民雄大士爺創意踩街活動」將於9月9日下午3時至6時在民雄國小操場集合,作為民雄大士爺文化祭系列活動的開場盛事。此次踩街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共25組創意踩街隊伍參與,沿民雄市區主要街道繞境,為民眾帶來一場結合傳統信仰與現代創意的嘉年華饗宴。
2025年金門中秋博狀元餅訂於9月8日至10月6日舉行,縣府觀光處特別規劃八大系列活動,讓民眾與遊客能從不同面向體驗博餅文化。今年活動亮點包括「金門博餅文化學堂」每日於清金門鎮總兵署展出,設有博餅故事館、互動遊戲與手作體驗,並推出拍照打卡送紀念品活動,讓大小朋友都能邊玩邊認識博餅起源。
王母娘娘聖誕將至,全台各地宮廟紛紛準備慶典。信眾口中的「母娘」,其實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在《山海經》中,西王母的形象並非今日慈祥的女神,而是兼具神祇與猛獸特徵的存在。那是如何發展至今為慈愛庇護女神的形象呢?
王母娘娘的聖誕慶典近年成為台灣信仰文化的重要象徵。主要活動有農曆三月初三的蟠桃盛會,以及農曆七月十八的王母娘娘聖誕,今年恰逢國曆9月8日,各地宮廟皆準備盛大慶典。
2025年9月6日(農曆七月十五日),不僅是民間俗稱的「中元節」、「七月半」,同時也是道教重要神祇——中元地官大帝聖誕之日。地官大帝是「三官大帝」之一,專司赦罪,主宰地界山川與人間罪福。每逢此日,無論宮廟法會或民間普度,核心意涵都環繞著「赦罪釋厄、普渡眾生」。
一年一度的竹塹中元城隍祭進入最高潮,新竹都城隍廟將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今年落在國曆9月6日)舉行奉旨遶境賑孤。作為整個中元祭的核心儀式,遶境活動象徵城隍爺奉天子之命出巡,普度孤魂、庇佑百姓,已有超過百年的傳統,被列為國家級重要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