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國曆11月7日迎來「立冬」,這代表秋季的「收穫」已完成,正式進入冬季「閉藏」的階段。在中醫傳統養生學中,立冬被視為一年中「冬藏」的開始,其核心精神在於順應自然界萬物蟄伏、生機潛藏的規律,強調人體也應當開始儲存能量、抵禦寒邪。現代人多半營養充足,立冬進補的真正意義在於補虛與防寒。經歷了一年的奔波與辛勞,人體機能需要調整與休養,特別是針對秋冬常見的虛寒體質。
今年農曆九月初三、國曆10月23日正是二十四節氣中告別秋天的「霜降」。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這天,儘管臺灣平地少有結霜,但在傳統民俗觀念中,卻是「氣候轉肅、寒意始生」的標誌。霜降,不僅是氣候的界線,更是人們「藏」與「補」的轉折點,蘊含著祖先順應天地變化的深厚智慧。
2025年10月23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這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象徵深秋進入冬季的轉折點,氣溫日夜溫差加大、濕度降低,冷空氣活動明顯。中醫指出,此時人體進入「收陽藏氣、養陰潤燥」的關鍵時期,養生重點在於調整體內陰陽平衡,避免「補錯方向」反而上火。
2025年10月23日進入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這不僅象徵氣溫正式邁入寒冬門檻,也是傳統文化裡的重要轉運節點。民俗專家指出,霜降意為「露結為霜」,萬物由盛轉衰,人也應順勢收心養氣、整理運勢,為來年蓄福。
今(8)日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同時也是是秋天的第5個節氣,此日之後氣候漸冷,清晨草木間凝結露水,象徵秋意漸濃、天地氣運轉換。據《農政全書》記載,寒露節氣是調養五臟、祛除秋燥的重要時節,亦被道家視為天地陰陽交替、陰氣漸重、陽氣尚存的關鍵時日,適合祭祀祖先、求福祿安康。
2025年中秋節(國曆10月6日、農曆八月十五日)恰逢「天赦日」,被民俗界視為難得的吉祥時刻。天赦日為玉皇上帝赦免眾生罪過的日子,今年與中秋及土地公、月下老師等聖誕重疊,全台多處廟宇湧現參拜人潮。
2025年中秋節落在國曆10月6日,恰逢「天赦日」,民俗界稱為百年難得一遇的吉時,被視為轉運、解厄與祈福的黃金日子。專家指出,錯過這次,下一次中秋與天赦日重疊,要再等上62年。
中秋連假到了,命理專家楊登嵙表示,2025年10月6日「天赦日」剛好又是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太罕見!錯過這次就得再等62年。中秋月圓的「天赦日」磁場特別強旺,「補財庫」效用也特佳。(記者:簡浩正)
彰化又要送肉粽,而且這次是由鎮殿的李王爺主神親自坐鎮押煞!鹿港東興宮管理委員會宣布,將於9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晚間9時整舉辦「送弔煞」儀式,由鎮殿主神李王爺親自坐鎮押煞,將全鎮積累的穢氣、煞氣驅逐出境,押送至出海口,祈求地方風調雨順、安寧無災,廟方也公布路線,尤其以「1生肖」務必要迴避,以免沖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