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邱美銜、林瓊玉報導
桃園蘆竹地區年度宗教與文化盛事「慈航蘆竹文藝季」,自4月27日至5月4日舉辦,為期八天的活動由蘆竹區農會、誠聖宮及坑子外坪位慶典委員會攜手主辦,適逢竹林山觀音寺「巡迴媽」九年一度巡駕至坑子外坪位,信眾歡欣迎駕,佛祖也駐駕誠聖宮,接受民眾祈福參拜,場面莊嚴又熱烈。
▲爐主厝喜迎觀音媽。(圖/翻攝自竹林山寺觀音佛祖巡迴媽-市定民俗粉絲專頁)
竹林山寺所奉祀的「十八手觀音佛祖」,俗稱「蕃薯媽」,是清乾隆三年(1738)由泉州三邑地區移民分靈自安海龍山寺來臺,屬艋舺龍山寺開基觀音像之一。嘉慶六年(1801),信眾迎請觀音像至林口台地,展開「坪頂十八庄」輪流奉祀的傳統,至今已有225年歷史,是北臺灣極具代表性的觀音信仰系統。
▲恭迎觀音佛祖抵境。(圖/翻攝自竹林山寺觀音佛祖巡迴媽-市定民俗粉絲專頁)
1938年,竹林山寺正式動工興建,成為觀音信仰的精神中心。然而,戰爭時期一度中斷輪祀制度,直到戰後方恢復。民國38年(1949)起,坪位制度調整為直屬、巡迴與正爐三類,至今整併為19個坪位。信仰群體從原本的泉州三邑人,逐漸擴展至新北、桃園多地,涵蓋閩南、客家乃至外省眷村居民,形成融合多元族群的文化特徵。
「巡迴媽」為觀音佛祖的分身,係日治時期為保護佛像所另塑,戰後即擔任輪祀主體,肩負賜福巡境重任。九大巡迴坪位跨越新北市與桃園市七區,包含林口、八里、鶯歌、龜山、桃園、蘆竹、大園,每一輪值週期為九年,過程中各坪位全境總動員,展現在地信仰的深厚底蘊與組織能量。
▲啟建三獻法會。(圖/翻攝自竹林山寺觀音佛祖巡迴媽-市定民俗粉絲專頁)
今年由坑子外坪位輪值,地方仕紳與民間團體攜手籌劃,並由誠聖宮承擔主祀重任。文藝季則以信仰傳承為核心,融合藝陣展演、廟埕辦桌、飯擔共享、謝戲酬神等活動,呈現傳統信仰與當代文化交織的豐富面貌。地方青年團體亦積極參與演出與策劃,展現廟會文化的活力與生命力。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