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邱美銜、林瓊玉報導
農曆十月初一日這一天是掌管陰間司法與地方公理的台北府城隍爺聖誕千秋,城隍爺的信仰核心,源自於傳統的「陰間行政體系」。在信眾心中,城隍爺不僅是城市的守護神,更是陽間政治制度在陰間的投射,職責等同於地方官員。祂「夜審陰、日理陽」,不僅庇佑地方平安,更負責賞善罰惡,是維繫社會道德秩序的最終仲裁者。

城隍信仰的演變,是一部跨越數千年的神格化歷史。最早的「城隍」概念可追溯至周朝,本質上屬於自然神。依《禮記》所載,「城」是城牆,「隍」是護城河,古人祭祀的「水庸神」即是城隍的雛形,象徵著守護城市安全的屏障。然而,漢代以後,城隍信仰開始出現關鍵性的轉變,逐漸演變為「人格神」。

許多地方會尊封已逝的忠臣義士、清官賢良為城隍爺,例如歷史上著名的霍光、蕭何,都是民間傳說中被封為城隍的英靈。這種轉變,反映了百姓期盼已故的賢能者能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以其正直威嚴,守護鄉里、主持公道。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敕封並確立城隍的官職制度,才正式確立了城隍爺在神界中的階級與行政職權:都城隍(省級)為威靈公、府城隍(府級)為威靈公或靈祐候、縣城隍(縣級)為顯祐伯。

「台北府城隍」的地位更是獨特且關鍵。歷史上的「府」級建制,代表著祂在神界中擁有的高階神格與行政管轄權。在光緒年間,台灣省會從彰化移至台北,使得台北府城隍的神格地位順理成章成為全台最高級的城隍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的聖誕慶典,信眾們總是從四面八方湧入,不僅是為了向城隍爺祝壽,求得一年的平安順遂。對許多人來說,城隍爺是他們心中最公正的「神明法官」,當現實中的困頓無法解決時,城隍廟便成了尋求心靈慰藉與道德指引的最終港灣。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