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大拜拜端午遶境 清水祖師賜福開運
今日端午節,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到初六,北台灣淡水地區都會舉行年度宗教盛事「淡水大拜拜」,慶賀清水祖師的「成道日」。提到清水祖師,許多人會聯想到淡水祖師廟或三峽祖師廟,但你知道嗎?這位祖師爺可不是地方限定,而是一位從北宋時期走過來的修行大師!
2025/05/31 13:00
端午煮發財錢水 午時水加持招財翻倍
今(31)日是端午節,這天除了吃粽子、掛艾草、立蛋、看龍舟賽,還有一項古老的開運習俗「煮錢水」。這項儀式結合了午時水的陽氣與財富的象徵,據說能為家中帶來一整年的財氣與好運,近年來受到不少民眾關注與實踐。
2025/05/31 12:00
端午收集純陽水+立蛋 站穩一整年好運勢
今日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不僅是品嚐粽香、欣賞龍舟的日子,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這個源自古代的傳統節慶,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與家族平安的祈願。其中立蛋和收集午時水,都是自古以來的開運習俗。
2025/05/31 11:50
午時水取了沒 開運補財、淨身效用一次看
在台灣,端午節除了品嚐粽子、觀賞龍舟競渡外,還有一項歷史悠久且帶有神秘色彩的民俗儀式「午時水」。這項傳統習俗源於古人對節氣與自然陽氣的崇敬,認為端午當天正午11時至13時(即「午時」)所取的水,陽氣最為旺盛,具備驅邪避煞、淨化身心的功效。
2025/05/31 11:00
車籠埔原車人埔 四百年大樟公守護悲壯史
位於台中市的「車籠埔大樟公」,是一棵樹齡超過四百年的老樟樹,也是當地居民心中的神木。這棵樟樹至今仍屹立不搖,枝葉繁茂,根系盤錯,被視為地方的守護神。每天仍有居民前來焚香祈福,表達對樹公的敬意與信仰。
2025/05/29 19:00
端午招財小撇步 三招讓財運噴發一整年
農曆五月初五,除了粽子吃起來、划龍舟划起來,其實你知道嗎?這一天在民間信仰裡,也是全年陽氣最旺、最適合轉運開財庫的好時機!這就來告訴你三招簡單又靈驗的端午開運術,讓你從頭旺到尾,財神跟著你走不開!
2025/05/29 18:00
活著的信仰 存於市中心千年神木茄苳王公
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台中市中心,有一片彷彿打開結界的靜謐空間―這裡是茄苳王公廟,也是傳說中「平地神木」的所在地。茄苳王公廟位於台中市西區後龍里的茄苳樹王文化生態公園,走進這座大公園,彷彿從都市切換到了靈氣滿滿的森林場景,大片的森林、生態池、蟲鳴鳥叫,令人忍不住放慢腳步,仰望這片綠海。
2025/05/29 08:00
台中特有端午慶典 四人木屐競走迎好運
每年端午節,台中市南屯區都會舉辦一項當地才有的民俗活動「穿木屐躦鯪鯉」。這項活動已有數百年歷史,源於當地居民在端午節當天穿著木屐,透過踩踏聲喚醒冬眠的鯪鯉(即穿山甲),祈求農作物豐收。
2025/05/28 19:00
超萌神封號肉粽王 端午驅毒大會開運保安
端午節將近,家家戶戶開始忙著準備粽子、掛菖蒲、避邪防病。不過你知道嗎?在屏東林邊,有一位神明不但與端午節同天生日,信徒還會特地拿粽子來為祂慶生,讓祂有了個超可愛的封號——「肉粽王」!
2025/05/28 18:00
新莊大拜拜圓滿 官將首護衛文武大眾爺
2025年5月26日至27日,新北市新莊區迎來了年度宗教盛事「新莊大拜拜」,即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爺遶境活動。這場活動不僅是地方信仰的展現,更是社區凝聚力與傳統文化的體現。
2025/05/28 17:30
跨世代圓環上的樹王公 三百年神木護地方
台中市北屯區的大坑圓環,不僅是通往大坑地區重要的交通節點,更是信仰與生活交織的地理中心。圓環之上,一棵茁壯的茄苳樹,正伸展枝葉,與香火鼎盛的福德祠共處,長年庇佑著來往行人與在地居民。
2025/05/28 17:00
天赦日轉運密碼 穿對三顏色招財開運
今(25日)迎來上半年最後一次天赦日,這一天是玉皇上帝「天開恩門、赦免罪愆」,不僅有助於化解過往的困厄,也是轉運、補財庫、求姻緣的好時機。錯過今日,下一次天赦日將要等到7月24日。
2025/05/25 15:00
天赦日拜拜攻略 向天公懺悔開運一次完成
今天5月25日(農曆四月廿八),是2025年上半年最後一個「天赦日」,傳說中玉皇上帝敞開恩門、赦免人間罪業的極吉之日。天赦日為一年僅出現數次的開運黃金時機,不僅適合補財庫、轉運勢,更是誠心懺悔、向天公祈求「重新出發」的最佳時刻。
2025/05/25 14:50
淡水大拜拜登場 清水祖師暗訪百年歷史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俗稱淡水大拜拜,是北台灣知名的傳統活動,涵蓋農曆五月初五晚間的「暗訪」、初六白天的「日巡」以及初七的犒軍儀式。2025年的遶境活動將於5月31日晚間(農曆五月初五)展開暗訪,6月1日(農曆初六)進行日巡。暗訪為夜間儀式,由清水祖師神轎領軍,攜五營部將前往淡水境內四方,掃除陰煞,保境安民。
2025/05/24 11:00
沒龍頭的龍舟 端午必看君子之爭二龍競渡
宜蘭縣礁溪鄉二龍村的「二龍競渡」至今已延續227年,少了龍頭、沒有裁判,也不設獎金,這場「君子之爭」划的是祈福與團結,保的是一段跨越兩個世紀的文化記憶。二龍競渡源於噶瑪蘭平埔族的傳說,相傳是為了超渡溺斃於二龍河中的亡魂,進而發展成以龍舟祭港祈安的宗教儀式。
2025/05/23 19:00
MO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