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林瓊玉報導
農曆六月十九是觀音成道日,相傳觀世音菩薩於此日悟證菩提、法力圓滿。今(13)日全台各大觀音寺廟香火鼎盛,信眾捧花果清茶虔誠禮拜,祈求平安賜福。民間流傳,只要誠心念誦「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無論遭遇多大難關,都能蒙受菩薩庇佑,心安神定、災障遠離。
▲信徒誠心唸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示意圖/寶島神很大)
觀音信仰自東漢佛教傳入華夏,以「尋聲救苦、有求必應」為願行,深植人心,也成為台灣最普遍的信仰之一。觀世音菩薩一年有三大聖誕日,分別為:農曆二月十九為誕辰日、六月十九為成道日、九月十九為出家紀念日。三期皆落在「十九」,雖無明確經典註解,民間多視為象徵「一心一意、久遠慈悲」。
▲千手觀音為菩薩救苦救難化身之一。(示意圖/寶島神很大)
民俗專家提醒,觀音菩薩為清淨戒律之尊,朝拜時應避免葷食、酒類等供品,也忌在拜拜前後妄語、爭執,以免折損功德。供品宜以鮮花、素果、清茶為主;女性信眾若逢生理期,亦可選擇誦經禮敬,不必過度焦慮是否能入廟。此外,乖乖也與新竹竹蓮寺攜手推出觀音聯名款,成為信眾祈願時的一份溫馨陪伴。
▲供品以鮮花、素果為宜。(圖/記者林瓊玉攝)
不少信眾分享,當遭遇困境、心煩難安時,靜心念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幾遍,往往能穩住情緒、轉化煩憂。彷彿一句佛號,就是內在的光明錨點,也對應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慈悲本懷。在台灣,觀音信仰已融合佛道精神,與其說是膜拜,更像是一種修行生活方式,將佛號化為行動,慈悲待人,才是貼近觀音法門的實修之道。
▲一句佛號,點亮心光。(示意圖/CANVA製作)
隨著時代演變,信仰形式逐漸轉型,觀音聖誕日不再僅是傳統宗教節慶,也成為人們回望初心、觀照善念的契機。清淨一念,即是福田,一聲佛號,亦能度心中萬難。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