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明顯冷颼颼!本週三(7日)是24節氣中的「大雪」,代表時序進入大雪紛飛的季節,「大雪」後是全年陰氣最重的時節,直到冬至到達巔峰。命理師小孟老師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遇「大雪」的6大禁忌和7大習俗,提醒「大雪」這天不宜到海邊或山上,也不要晚睡早起,以免陽氣不足被沖煞到,宜吃洋蔥、韭菜暖胃,逼走寒氣。(簡浩正)
中醫師則提醒,秋分前後天氣冷暖變化頻繁,要注意燥邪傷肺,以及過度乾燥所引起的口腔鼻腔黏膜和皮膚的病症,更要趁此做好補氣、滋陰、潤肺、保濕的調養,並可吃白蘿蔔、蓮子等7種「白色食物」,皆是適合的滋陰潤肺食材,以迎接冬季的來臨。(記者:簡浩正)
七夕情人節剛過,明(7)日就迎來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但雖然有「秋」這個字,但天氣一點都不秋高氣爽,反而艷陽高照!中醫師表示,立秋除了保存陽氣之外,還有一個概念是「秋收冬藏」,所以也要注意「養陰」,也就是留住身體的養分、水分,並透過食補,來迎接寒冷的冬天。(記者:簡浩正)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經測定出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命理界阿湯哥」湯鎮瑋曝光冬至有錢的3招密法,第一招太簡單,就是一定要吃到湯圓。
今(21)日是24節氣中的「冬至」,民眾都會吃湯圓過節,代表團圓或圓滿象徵,而市售湯圓種類繁多,除了傳統紅白湯圓,還有多種包餡大湯圓。美女營養師高敏敏就在臉書粉專分享「湯圓」熱量排行榜,沒想到最肥的不是花生湯圓。(記者劉沛妘)
明(21)日是冬至,家家戶戶都備好湯圓,準備團圓大啖一番。不過冬至還是有些禁忌要避免,清水孟國際命理小孟老師指出,「這6件事」要注意,犯了小心衰整年!(記者劉沛妘)
年末冬至號稱「小過年」,因為此時家家戶戶都會齊聚一堂,闔家團圓品嘗甜蜜的湯圓,互道關心來傳遞最溫暖的祝福。不過在古代,時至冬至並非溫馨的享用湯圓,而是大啖鮮美的羊肉,吃不起羊肉的平民百姓,只能以狗代替。(生活中心/實習編輯蔡欣妤報導)
炎熱的夏日到了尾聲,最近是不是開始感受到一陣一陣的秋風撫過了呢?在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立秋」是一年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的到來,也正宣告大暑的結束。而關於節氣的由來,就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了,二十四節氣除了是農民看天吃飯的利器之外,也是古人預測天氣的指標之一。如今炎熱的大暑即將踏入立秋,而「立秋」又是什麼樣的節氣呢?
「大暑」是十二節氣中最熱炎熱的一天,通常出現在每年7月22日到7月24日之間,傳統養身要遵照二十四節氣走,究竟「大暑」日要怎麼養身?飲食又有哪些禁忌呢?中醫師吳明珠就特別提醒飲食「這類東西」不要碰。(整理:錢亮妤)
12月22日就是「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因為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後,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陽氣漸始,一陽來復,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意思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陽氣則從此開始萌芽。古代甚至有「冬至大如年」、「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特別教民眾「冬至開運8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