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驚蟄落在3月5日,農曆二月初六,此時太陽位於黃經345度。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象徵春雷初響、萬物甦醒。古人認為,嚴冬中蟄伏的動物會被春雷驚動,開始活躍,象徵著新的生機與希望。「驚蟄聞雷米似泥」,意指驚蟄打雷預示風調雨順、稻米豐收;「未驚蟄打雷,會四十九日烏」,則表示若驚蟄前打雷,恐連續陰雨天,影響農作。
擁有百年歷史的太麻里福興宮主祀土地公,在2023年太麻里泰和祭時,特別打造2米高紅色燈籠,正反面題字「太麻里」與「泰和」字樣,被封為「台版雷門」。如今,福興宮內還能看到一座巨型招財貓,高達2米、重逾200公斤,這座藝術裝置經土地公筊杯同意設置,恰巧與太麻里古名「大貓狸」相呼應,吸引大量旅客前來朝聖。
2025年羅漢門迎佛祖活動將於3月1日正式啟動系列活動,由內門紫竹寺與南海紫竹寺輪流主辦,延續這項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傳統盛事。據主辦單位表示,今年的活動將延續過往完整的祭典儀式,包含迎佛祖起駕、遶巡山區各敬場、過火與入廟等重要儀式,期盼信眾能共襄盛舉,感受信仰的力量與文化的魅力。
在台灣傳統信仰中,農曆二月初二具有重要意義,這天是許多神明的生日,且根據《福德正神真經》記載,此日為土地公得道加昇之時,正式封祀為福德正神。而民間又稱此日為「龍抬頭」,預示著新一季農耕與生機盎然,2025年落在國曆3月1日。民間有句「頭牙不做,尾牙空;尾牙無作,年年空」,若頭牙沒拜好土地公,恐尾牙財運、事業不順,足見頭牙的重要。
農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聖誕,今年適逢國曆3月2日,許多學子及家長紛紛前往文昌廟祭拜,祈求考試順利、金榜題名。然而,民俗專家提醒,拜文昌有些供品並不適合,若準備錯誤,恐怕無法順利獲得神明庇佑,甚至影響考運!
農曆二月初二不但是頭牙土地公聖誕、濟公聖誕,也是傳統的「龍抬頭」日,是民俗中十分重要的節日,象徵神龍甦醒大地回春,萬物生機勃發。這一天不僅代表新的開始,更是去除霉運、開運迎福的重要時刻。民間流傳六大開運習俗,祈求趨吉避凶、福運連連。
農曆二月初二是濟公禪師聖誕,今年落在國曆3月1日,這天信眾會紛紛準備供品為濟公賀壽,感謝一直以來的庇佑。濟公,法號道濟,生於南宋,以不拘禮法、濟世救人聞名於世,因舉止瘋癲卻神通廣大,被尊稱為「濟顛禪師」,後世尊奉為護法神,又稱濟公活佛。
松山慈惠堂每年舉辦的「台北母娘文化季」是北台灣一大宗教盛事。今年適逢建堂55週年,廟方依母娘懿旨擴大規模,舉辦高規格的羅天大醮。其中,豎燈篙的竹子更是慎重選取,展現對傳統儀式的尊崇。近日進行燈篙竹的選取過程,過程極為嚴謹,需經歷「認竹」、「取竹」與「運竹」三大步驟。
桃園龍德宮主祀天上聖母四媽祖,每年舉辦徒步遶境,前往鹿港天后宮刈火進香,為地方民眾帶來福澤。今年遶境活動將於國曆3月1日至9日(農曆2月2日至10日)舉行,為期九天八夜,徒步千里,虔心祈福。寶島神很大也將提供盛大起駕夜全程直播,一起追隨四媽祖。
濟公菩薩佛辰在農曆二月初二日,今年落在3月1日。濟公本名李修緣,南宋台州人士,傳說出生異象奇特。據傳其父曾任節度使,家世顯赫,母親於夢中吞日而孕。幼時逃避婚約或因父母早逝,李修緣選擇出家求法,於杭州靈隱寺拜海慧遠為師,法號「道濟」,自此展開顛僧生涯。
一年一度的「228鐵道媽祖火車環台遶境祈福」活動即將展開,信眾將隨著媽祖神像搭乘火車,巡禮全台各地宮廟進行參香祈福。活動將於2月28日(星期五)上午8點從高雄啟程,信眾將在高雄車站集合,進行團拜請神儀式後正式出發,展開環台遶境。
桃園龍德宮一年一度的天上聖母四媽祖進香遶境活動,將於2025年3月1日(農曆二月初二)正式啟程,為期9天8夜,全程徒步從桃園出發,途經新竹、苗栗、台中等地,最終抵達彰化鹿港天后宮進行刈火進香,接著回鑾,預計3月9日返抵桃園龍德宮,來回全程約448公里。每年四媽祖進香遶境都吸引上萬信眾追隨,本週六將舉辦盛大起駕儀式,寶島神很大將會提供全程直播,一同感受精彩感人的媽祖進香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