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按鈕

從水岸停舟到信眾圍繞 樹王公守護大里杙九百年

A-
A
A+

節目中心/田筱琪、林瓊玉報導

藏身在台中市大里區的「大里杙樹王公廟」,是一處融合自然信仰與庶民情感的地方。廟的主神是「樹王公」,是一棵茄苳老樹,根據廟方委員周芸瑈表示,樹王公大約有900歲樹齡!至今仍枝葉茂密、香火不輟。廟前滿天高掛的紅燈籠,多由樹王公的契子契女在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樹王公聖誕時回來點燈,象徵對樹王公保佑的感謝之情。

成千上萬契子女的燈籠。(圖/記者田筱琪攝影)

▲成千上萬契子女的燈籠。(圖/記者田筱琪攝影)

為何稱為大里「杙」呢?大里杙是台中市大里區的舊地名,「大里」源自洪雅族語音譯,「杙」(一ˋ)台語發音為「khi̍t」,指的是碼頭邊用來綁著船隻的小木樁,俗稱「杙仔」。早期大里杙因大里溪尚未改道,水運發達,是連通阿罩霧(今霧峰)的重要交通樞紐,商旅往來頻繁,物資在此集散,使得大里杙成為繁華熱點。然河川因自然變遷逐漸淤積改道,碼頭風貌早已消逝,但老街的風華與「杙」的歷史意象,仍深植在地居民的記憶之中。

大里杙的歷史意象。(圖/記者田筱琪攝影)

▲大里杙的歷史意象。(圖/記者田筱琪攝影)

在河川尚未改道之前,樹王公就位在大里溪流域當中。早年廟宇尚未建立時,居民便對其進行膜拜,後又在大樹的後方興建樹王公廟,並為樹王公雕刻神尊。由於樹王公的樹木枝葉寬廣茂盛,在許久之前就被當地人稱為「涼傘樹」,是居民情感寄託與信仰實踐的重要場所。

樹王公。(圖/記者田筱琪攝影)

▲樹王公。(圖/記者田筱琪攝影)

樹王公廟內樹王公的神尊。(圖/記者田筱琪攝影)

▲樹王公廟內樹王公的神尊。(圖/記者田筱琪攝影)

走進廟內,可以看到神龕上有「聖旨 樹王公神位」,據傳嘉慶年間皇帝出巡至此,遇到盜匪突襲,危急之下,有一位紅衣武士從樹上跳下來救駕,待皇帝欲感謝對方時,武士卻已不見蹤影,眾人皆認為紅衣武士是樹神的化身,遂有皇帝下旨冊封「樹王公」之說。該玉旨至今仍供奉於廟中,成為極具歷史意涵的信物。

樹王公神位聖旨。(圖/記者田筱琪攝影)

▲樹王公神位聖旨。(圖/記者田筱琪攝影)

樹王公信仰源自對自然神木的崇拜,歷經地方百姓祭祀與皇帝敕封,直至今日已有數百年歷史。樹王公不僅承載了信仰,也見證大里杙從水運重鎮轉變為現代社區的過程。如今,樹王公仍在這裡撐起涼傘,守護著大里杙。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

讀者留言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查查好日子 NEW~
2025.05.08
more>
資料來源:Wind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