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林瓊玉報導
2025 年三伏天雖進入尾聲,將於8月18日結束「末伏」,但末伏的暑氣依舊不減,白天高溫持續,夜晚悶熱難消,讓人體的陽氣消耗速度加快。中醫強調「陽氣存則百病不生」,把握末伏黃金期間正是調整生活、補足元氣的最佳時段。
▲末伏是調整生活的最佳時段。(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飲食補陽
補陽養元,飲食是第一步。末伏天氣仍熱,切忌大魚大肉與重油厚味,建議選擇溫補而不燥的食材,如黃耆、黨參、枸杞搭配雞肉或排骨,燉湯飲用;或以山藥、蓮子、紅棗入粥,既健脾又補氣。同時,適量的薑茶、紅糖水也能暖胃祛濕,特別適合手腳冰冷、精神倦怠的人。也可搭配瓜果類,例如苦瓜、綠豆、冬瓜等,清熱去濕、消水腫。
▲飲食是養生第一步。 (圖/三立新聞網)
作息調整
末伏仍需「早睡早起,午間小憩」。白天外出時應避免烈日直曬,傍晚或清晨可進行輕運動,如散步、瑜珈、慢跑等,有助活絡氣血。夜間則可用溫熱水泡腳10~15分鐘,促進下肢循環,安神助眠。
情緒養心
高溫常讓人心浮氣躁,容易耗損心氣。末伏期間可嘗試靜坐冥想、練呼吸法,或燃點沉香、檀香等溫潤香氛,安定心神,減少情緒對身體的消耗。
▲靜坐冥想可減少情緒對身體的消耗。 (圖/CANVA製作)
三伏貼療法與禁忌
抓住末伏黃金十天,除了飲食和作息調整,也可到中醫診所進行三伏貼調理,讓陽氣回籠、元氣充盈,為涼秋打下健康基礎。不過,三伏貼雖有「冬病夏治」的療效,並非人人適用。皮膚過敏或有皮膚破損、發燒、急性感染、孕婦、三歲以下幼兒、對貼敷藥材過敏者避免使用。貼敷時間則需依體質與年齡調整,皮膚若出現紅腫、水泡應立即停止,並諮詢專業醫師。
▲注意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三伏貼。 (圖/三立新聞網)
專家建議,在末伏進行補陽養元,重點是「順時而補、因人而異」。如此,才能既溫養身體又避免過度進補,真正達到養生與預防雙重效果,身心靈才能達到平衡。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