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翁苡軒報導
說到宗教藝術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是米開朗基羅的壁畫《創世紀》,還是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呢?這些作品都有幾千年的歷史,也被納入博物館典藏。
而台灣的宗教藝術的歷史,雖然只有短短幾百年的時間,卻有別於這些西洋宗教作品的唯美,創造出了屬於台灣的氣勢,也是屬於台灣文化重要的一個部分哦!今天就來和大家介紹台灣廟宇「壁畫」的小知識吧!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廟宇壁畫也有分為很多種形式哦!常見的粗略分為北式以及南式,而再細意點也分做蘇式。不過我們應該如何分辨呢?以繪畫技法來說,北式是以「疊暈」的方式表現,圖案大多是像龍、鳳這種的吉祥物,整體看起來比較莊嚴、氣派。
▲北式(圖/Flickr)
而南式則相反,它是以「退暈」的繪畫方式呈現,整體感覺較為柔和,中間的圖樣大多式花鳥或人物。蘇式則是南式的延伸,以多層的邊框,增加整體得層次以及立體感,整體更顯得鮮明活潑,也因此成為在廟宇裡最常看見的形式。
▲羅東夜市福德廟(圖/寶島神很大)
在廟宇中像這樣的壁畫非常常見,雖然是由中國傳入台灣的,但發源地其實並不是中國哦!其實是在秦漢時期之後,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道教興起,廟宇的壁畫才開始在發展,也成為當時壁畫的主流哦!據說這種壁畫,最早是東漢帝去印度取經,回來之後在中國的第一座佛寺「白馬寺」所畫的,名叫「千乘萬騎群像繞塔圖」,隨著宗教的流傳,如今才變得如此普遍。
▲台南普濟殿外壁畫(圖/寶島神很大)
不知道各位讀完這篇報導之後,有沒有又長了一些知識了呢?原來連我們常看見的廟宇壁畫,也暗藏了這麼多有趣的小玄機呢!如果經過家裡附近的廟宇,有時間不仿停下腳步,仔細地欣賞這些壁畫,有什麼心得也歡迎留言和小編分享哦!
好消息!好消息!!寶島神很大首發新書【我的媽呀!林小姐】04/13(一)網路書店可以開放預購囉~~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