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南北門、擁有逾兩百年歷史的蚵寮保安宮,今年隆重舉辦「2025王爺港觀光文化祭」,自6月7日開跑,串聯信仰、歷史與民俗藝術,為庄頭注入滿滿活力。活動以全台首創的「四轎演義」打頭陣,並將於6月15日迎來睽違六年的「請帥印安營釘符祈安遶境大典」,邀請全台民眾一同走入王爺文化的發源地,體驗廟宇信仰的感動與傳承。
2025桃園閩南文化節「藝陣大匯演」,將於6月14日(六)、6月15日(日)晚間7時,在桃園陽光劇場帶來兩天內容不同的精彩演出,機會難得千萬不要錯過!本次演出集結傳統技藝、創新表演與國際視野,結合超過百位表演者、鉑金獎導演團隊、傳統藝陣與知名藝人共同演出,共同打造一場結合文化底蘊與現代感的震撼舞台體驗。
以臺灣民間信仰為主軸、籌備與拍攝長達四年的紀錄片《三清》,4月27日於桃園大江星橋國際影城舉辦「星光首映記者會」。此場首映典禮別開生面,來自全臺共35間宮廟的代表及27尊神明駐駕現場觀禮,包括北港朝天宮媽祖、車城福安宮土地公、龍華慈惠堂開基瑤池金母等信仰重鎮代表神祇,為電影現場加持祝福,場面莊嚴而隆重,寫下臺灣影史上神明親臨首映會的嶄新紀錄。
今(8)日為台北霞海城隍爺的誕辰(農曆五月十三日)。民間信仰中的「城隍爺」,最早是象徵城市城牆與護城河的自然神,隨著時代演變,逐漸轉化為兼具司法與行政權責的陰間官吏。城隍爺的職責橫跨人間與陰間,因此又被稱為「陰間地方官」,類似掌管陰陽兩界的市長或司法官,負責生死福祉、陰魂審判、遷魂渡冥等事務。
說到台南北門的南鯤鯓代天府,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威儀萬千的五府千歲,或是充滿童趣的萬善爺「囝仔公」信仰。不過其實在這座全台歷史最悠久的王爺信仰中心中,還有一位默默守護地方、賞善罰惡的神祇「城隍爺」,也在此擁有一席之地。
每年農曆五月,正是台北大稻埕最熱鬧的時節。為慶祝霞海城隍爺聖誕,大稻埕各大廟宇與在地團體攜手舉辦「迎城隍」系列祭典,街頭巷尾鑼鼓喧天、陣頭巡遊,場面盛大。地方甚至流傳一句俗諺:「五月十三人看人」,形容的是霞海城隍爺日巡當天,信眾與遊客摩肩擦踵、爭睹熱鬧盛況的情景。
2025年白沙屯媽祖與山邊媽祖徒步往北港進香活動,日前圓滿落幕,沿途感人畫面不斷,令無數信眾動容。素有粉紅超跑之稱的媽祖神轎是進香焦點。其中,來自苗栗通霄山邊媽祖宮的山邊媽祖神轎,以轎頂綴滿粉紫花卉的裝飾奪人眼目,信眾暱稱為紫花轎。神轎未至,花香已傳,清香與鑼聲交織,宣告媽祖婆到來。
百年民俗藝術首度系統化走進大學校園。嘉義大學攜手嘉義市文化資產「震安宮振祐堂」,於通識教育中心開設「家將文化體驗」微學分課程,透過學術與實務並重的設計,讓學生親身接觸這項深具信仰與藝術價值的傳統陣頭文化,為逐漸式微的家將藝術注入一股嶄新活力。
熟悉台灣的人一定聽過「三月瘋媽祖、五月迎城隍」的民諺!2025年「台北霞海城隍文化節-誕隍祭」自5月24日持續至6月15日,除傳統宗教儀式外,也積極響應現代社會議題,涵蓋公平貿易、月經平權、友善環境、語言平權、遠鄉正名等主題,透過講座、市集、展覽等形式深化參與民眾的理解與共鳴。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成功大學團隊策展,以「島嶼」為核心意象,推出名為「[無]信仰:漂蕩世界的台灣智慧」的參展計畫,巧妙串聯科技、文化與信仰,於威尼斯水都激起一場關於認同與未來的深層對話。
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的民間傳說眾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相傳情侶若拜了呂洞賓,就會面臨分手的命運。然而,呂仙公真的是「斷緣之神」嗎?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了解呂洞賓的故事吧!
2025年白沙屯媽祖與山邊媽祖徒步往北港進香活動於近日圓滿落幕,進香行程自國曆5月1日至5月11日展開,歷時十天九夜,沿途發生許多動人時刻。其中,象徵神轎的「粉紅超跑」依循媽祖婆聖意行進,路線變化莫測,讓香燈腳們直呼「海放」是日常。不過,大家熟知的媽祖婆前鋒「頭旗」部隊,難道也常常被媽祖婆海放?